美国政府的
GPS系统限制政策的出台背景:1983 年,大韩民航007 航班在前苏联领空被苏军战机击落。之后不久,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将开放部分GPS导航信号以供民用导航使用。此言一出,许多厂商纷纷开始研发用于民用的GPS 接收机,其中既有导航用的接收机,也包括测地型的接收机。为了保障其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以防止没有经美国政府特许的用户获得高精度的定位信息,美国政府便又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的措施。
美国政府的限制性政策无疑是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但这对包括美国本土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大非特许用户造成了影响。为了摆脱这种桎梏,广大用户探求GPS定位系统限制政策下非特许用户的应对策略,相继展开了许多研究和试验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GPS卫星定轨精度直接关系到定位精度,而卫星定轨主要是靠GPS卫星发送的“官方” 广播星历。为了提高定轨精度,降低对广播星历的依赖性,一些非官方的民间机构和组织找到了GPS定位系统限制政策下非特许用户的应对策略,他们利用GPS卫星建立独立的跟踪系统,为广大的非特许用户提供精密卫星星历。显然,独立的定轨系统对摆脱美国政府的限制,促进对GPS的研究和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自美国政府宣布
GPS 将为民用提供服务后不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科研教育机构和组织纷纷开始筹建区域性或全球的精密测轨系统探究GPS定位系统限制政策下非特许用户的应对策略。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其跟踪站已广泛分布全球五大洲的几乎各个角落,形成一个跟踪网络,其定轨精度最高可达到分米级水平。所谓跟踪站(Satellite Tracking Station),就相当于民用测轨系统的 监测站。其设备和作用与GPS 系统的官方监测站(详见1.2.2)非常类似。从理论上讲,数量更多、分布更广的跟踪网所能获得的定轨精度将高于监测站。
1993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宣布成立国 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组织(IGS-the 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 for Geodynamics)。IGS 的任务主要是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等学科领域提供服务,其次也为政府部门和某 些商业组织的GPS 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截至2003 年1 月8 日,该组织所属的跟踪站已达348 个之多(见图1-10),其中也包括中国境内的跟踪站。IGS 跟踪网确定的GPS 卫星星历的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而且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果。这些研究对发展和普及GPS 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利用IGS 提供的精密的星历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定位精度,但是,由于各种的障隔,这种全球独立测轨系统多数是应用在科研教育等领域,目前还难以对日常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